全球首个”超阶零碳建筑”在青岛启用 创新绿色能源应用
青岛迎来全球首个”超阶零碳建筑”
今天,全球首个”超阶零碳建筑”在山东青岛正式启用!这座高达117米的23层办公大楼,不仅实现了100%绿电自给自足,更开创性地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与传统零碳建筑不同,这座”超阶零碳建筑”通过光伏玻璃幕墙、梯次储能电池和新能源汽车放电三大体系协同职业,形成完整的能源生态体系,日均用电量约6000度,一年可减少碳排放近500吨。
三面光伏幕墙打造”发电外套”
这座”超阶零碳建筑”最引人注目的设计,就是物品南三面都采用了建筑一体化光伏玻璃幕墙。想象一下,整栋大楼就像披上了一件会发电的”外套”!这种设计不仅能直接提供直流电,避免能量转换损耗,还能为大楼提供约25%的绿色能源。更妙的是,大楼底部还隐藏着14块淘汰的汽车动力电池,它们每天一充一放,储存多余电量,在用电高峰期或阴雨天发挥影响,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
数字化体系实现智能管理
这座”超阶零碳建筑”内部安装了近24000个微小传感器,完全替代了传统开关。体系能自动感知员工需求:扫描人脸就能安排最近的电梯;进入办公区自动开灯开空调;离开后自动关闭。这种智能化管理不仅提升了30%的运营效率,还节约了约30%的用能成本。特来电新能源董事长于德翔表示:”通过数字化体系,我们每年能节约2500吨碳排放,同时降低20%-30%的投资成本。”
新能源汽车反向供电黑科技
最令人惊叹的是,这栋大楼还能让新能源汽车反向供电!通过自主研发的全自动极速立体泊车体系,车辆停好后,充放电机器人会自动连接,对大楼提供稳定电源。每天只需300辆车各供电10度,就能解决大楼近一半能耗,员工还能获得电费差价收益。在极端情况下,大楼甚至可以完全依靠汽车供电正常运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进步研究院专家赵越评价:”这不仅是建筑,更一个完整的能源生态体系。”
零碳建筑引领绿色未来
从青岛的”超阶零碳建筑”,到广东大三门岛的”零碳岛”升级,再到贵州贵安的零碳算力中心,我国绿色能源应用正加速进步。数据显示,我国煤炭消费比重已从2020年的56.8%下降到2024年的53.2%,清洁能源发电占比达39.7%。这座全球首个”超阶零碳建筑”的启用,不仅标志着我国在零碳建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更为全球绿色建筑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未来,这样的创新绿色建筑必将越来越多,为我们创新更加环保、智能的生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