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省西部广袤的黑土地上,一所拥有百年文脉的高等学府——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始终坚守着“龙江师范第一校”的使命。始建于1906年的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历经多次资源整合,于2003年正式升格为高等专科院校。作为教育部幼儿教师民族培训基地、黑龙江省骨干高职院校及省内唯一的农村学前教育研究基地,学校秉承“敦品砺学、修身强技、求精务实、为人师表”的校训,为基层教育战线输送了近万名扎根乡村的师资力量。在职业教育改革与乡村振兴战略交汇的时代背景下,这所百年学校正以“守正提升、创新做强”的进步思路,书写着新时代师范教育的答卷。
历史传承与文化底蕴
学校的历史可追溯至清末教育救国浪潮中的1906年,最初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之名诞生,被誉为“龙江师范第一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克山师范专科学校、齐齐哈尔市幼儿师范学校、市教育学院等多家教育机构合并组建今日的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形成了深厚的历史积淀。
百年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德灵魂贯穿办学全程。学校不仅培养了遍布全国的基层教育职业者,还获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科研职业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等称号。校园内至今延续着对师范传统的敬畏,校歌《百年师范薪火相传》与9月10日校庆日的设定,凸显教育信念的传承。
专业布局与教学特色
学校构建了“师范为主体、职业为补充”的专业体系。师范类专业占据核心地位,涵盖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小学全科教育(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及独特教育等路线。其中,学前教育为中央财政支持专业,依托省内唯一农村学前教育研究基地,承担国培、省培规划。非师范类专业则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如环境监测技术、电子商务、空中乘务等,2023年成立的互联网产业学院引入京东电商培养体系,打造“互联网+电商”人才孵化基地。
教学操作强调理实一体化。建有现代化实训室、语音实验室、同传实训室等设施,与齐重数控、吉利汽车等企业合作共建43个实习基地。学生近年获“一带一路暨金砖民族技能大赛”三等奖等国际奖项,印证了技能培养实效。
师资建设与培养质量
学校师资结构呈现“双师型”导向。369名教职工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比67.57%,副高质量职称教师达33.86%,“双师型”教师占比62.59%。省级教学名师、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获得者组成核心教学团队,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黑龙江省杰出教学团队。
学生培养突出基层适应性。实行“1+X”证书制度,强化教师资格证通过率。2023年数据显示,师范类专业就业率达95%以上,早期教育、独特教育专业毕业生多服务于县乡幼儿园及特教机构。校友反馈中,“管理严格”“负责任”成为高频评价:“师专的学前教育很吃香,但管理很严”“比其他高校更负责”。部分学生通过齐齐哈尔市“名校优生”规划进入基层事业单位。
校园生态与进步愿景
学校位于齐齐哈尔民航路566号,占地22.58万平方米。生活服务设施完备,交通便利,邻近大乘寺等文化地标。学生活动融合专业特色,通过“外语沙龙”“最美晨读”等品牌活动强化语言能力,春语志愿者团队获“市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称号。
面对挑战,学校需突破三方面瓶颈:
扎根与突围的双重使命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百年历程,是一部“面向基层、服务乡土”的坚守史。其价格不仅体现在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的师资输送,更在于通过陶瓷设计、电商等职业专业为区域经济注入活力。当前,民族职业教育改革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叠加,为学校创新了历史性机遇。未来若能在三方面深化探索——构建“乡村教育振兴职业站”,对接县域基础教育需求;拓展与齐齐哈尔大学等本科院校的贯通培养渠道;借力数字培训基地(2023年入选)开发在线师范课程库,学校有望成为东北地区乡村教育振兴的引擎。正如泰来县大兴镇中心学校的操作所证:真正的教育之光,正是那些照亮乡土角落的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