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作为一种极具魅力的乐器,无论是弹奏++四溢的摇滚乐章,还是轻柔舒缓的民谣小曲,音准和节奏感都是至关重要的基础要素,想要在吉他演奏的道路上不断进阶,掌握进步音准和节奏感的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就让我们深入探讨怎样提升这两项关键技能。
进步音准
(一)精准调音
- 选择合适的调音器
- 市面上有各种类型的吉他调音器,如夹式调音器、踏板调音器和手机调音器应用程序等,夹式调音器方便携带,可夹在琴头快速调音;踏板调音器则能在演奏经过中随时微调音高;手机调音器应用程序在没有实体调音器时也能应急,而且有些还带有丰富的功能,对于初学者来说,夹式调音器是个不错的选择,操作简单直观。
- 以常见的夹式电子调音器为例,将其夹在吉他琴头,打开电源开关,选择对应的吉他弦(一般从 6 弦到 1 弦依次为 E、A、D、G、B、E),接着拨动相应的琴弦,调音器就会显示当前音高与标准音高的偏差情况,当指针指向中间的绿灯区域或者显示为“0”时,就表示该弦音准正确。
- 了解标准音高
- 标准音高是吉他调音的基准,国际标准音高为 A4 = 440Hz,即小字一组的 A 音频率为 440 赫兹,在实际调音中,我们要确保吉他的每一根弦都达到这个标准音高,可以通过一些在线调音器网站或者手机应用程序来播放标准音,接着对比自己吉他的音高进行调整。
- 当调 4 弦 D 时,先播放标准音的 D 音,接着轻轻转动琴轴,同时拨动 4 弦,仔细聆听音高的变化,如果音偏低,就顺时针转动琴轴收紧琴弦;如果音偏高,就逆时针转动琴轴放松琴弦,直到音高与标准音一致。
- 调音的顺序和技巧
- 一般建议先调 6 弦 E,将 6 弦空弦音与调音器显示的标准 E 音校准后,再以 6 弦为基准来调其他弦,按住 6 弦 5 品,此时发出的音应该与 5 弦空弦音相同,若 5 弦音不准,就通过调整 5 弦琴轴来使其与 6 弦 5 品的音高一致。
- 接着按照 5 弦 5 品 = 4 弦空弦音、4 弦 5 品 = 3 弦空弦音、3 弦 4 品 = 2 弦空弦音、2 弦 5 品 = 1 弦空弦音的技巧依次校准其他弦,在调音经过中,要注意每次调整的幅度不宜过大,微调即可,以免过度调整导致音准偏差更大,要多听多对比,依靠耳朵的敏锐感知来准确判断音高是否正确。
- 正确的按弦位置
- 按弦位置直接影响音准,手指要尽量靠近品格的金属丝,但不要压在品格上,而是压在品格与琴桥之间靠近品格的位置,以按 1 弦 1 品为例,手指指尖垂直于琴弦,轻轻按压在 1 品的正上方,确保琴弦能够充分振动发声,如果按弦位置过于靠近琴桥,音会偏高且音色发闷;如果按弦位置太靠近琴头,音则会偏低且音色发虚。
- 在练习经过中,可以通过观察琴弦的振动情况来辅助判断按弦位置是否正确,当手指按好弦后,轻轻拨动琴弦,看琴弦是否在品格上方均匀振动,没有出现打品(琴弦与品格碰撞发出杂音)或者音准偏差过大的情况。
- 合适的按弦力度
- 按弦力度要适中,力度过轻,琴弦无法充分振动,音会偏低且音量较小;力度过重,容易导致琴弦与品格过度摩擦,产生杂音,同时也可能使音准偏高,可以通过逐渐增加按弦力度来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得发出的音既准确又清晰响亮。
- 比如在练习和弦转换时,从一个和弦转换到另一个和弦,手指要快速准确地按在相应的位置,同时保持适当的按弦力度,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有些困难,手指按弦力度不均匀或者按错位置,但只要不断练习,就能逐渐掌握合适的力度和按弦技巧,使和弦转换更加流畅,音准更加稳定。
- 音阶练习
- 音阶是训练音准的有效技巧,从吉他的 1 弦空弦音开始,依次弹奏 1 弦的 1 品、2 品、3 品……直到 12 品,接着再回到空弦音,形成一个完整的音阶,弹奏时,要仔细聆听每个音之间的音高关系,感受半音和全音的区别。
- 1 弦空弦音到 1 品是半音关系,音高变化比较细微;1 品到 2 品是全音关系,音高变化相对明显,通过反复练习音阶,能够进步耳朵对音高的敏感度,更好地辨别音准是否准确,可以先慢练,确保每个音都清晰准确,接着逐渐加快速度,同时保持音准稳定。
- 音程训练
- 进修音程聪明,如大二度、小二度、大三度、小三度等,通过弹奏不同音程的组合来训练音准,比如弹奏 1 弦 1 品(C)和 1 弦 3 品(E),这一个大三度音程;再弹奏 1 弦 1 品(C)和 1 弦 2 品(D),这一个大二度音程。
- 反复弹奏这些音程组合,对比它们之间的音高差异,同时用唱名或者音程名称来标记和记忆,可以借助一些音乐学说教材或者手机音乐进修应用程序来辅助进行音程训练,加深对音程的领会和把握,从而在演奏中更准确地判断和调整音准。
- 跟弹练习
- 跟着喜欢的吉他演奏音频或视频进行跟弹,选择一些自己熟悉的曲目,在跟弹经过中仔细聆听原曲的音准,接着努力让自己弹奏的音与原曲一致,这不仅能训练音准,还能进步演奏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 可以先从简单的旋律跟起,逐渐增加难度,跟弹时要注意观察原曲演奏者的指法和按弦位置,进修他们怎样保证音准的准确性,利用录音设备录制自己跟弹的音频,回放后对比自己与原曲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 选择合适的节拍器
- 节拍器有机械式和电子式等多种类型,电子式节拍器功能更加多样,可以调节节拍速度、节拍类型(如 2/4、3/4、4/4 等)以及节拍细分(如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对于初学者来说,电子式节拍器是更好的选择。
- 比如在练习简单的和弦转换时,可以将节拍器设置为 4/4 拍,速度为每分钟 60 拍左右,这样能帮助我们更稳定地进行和弦转换,找到每个和弦的准确时值,随着练习的深入,可以逐渐进步节拍器的速度。
- 从慢到快练习
- 刚开始使用节拍器时,要选择较慢的速度,以 4/4 拍为例,先从每分钟 40 – 50 拍开始,在这个速度下,仔细地跟随节拍器的节奏进行弹奏,确保每个音符都能准确地落在节拍上。
- 比如弹奏一个简单的 C 和弦,按照节拍器的节奏,每拍弹奏一下和弦,感受节奏的稳定性,当在较慢速度下能够熟练准确地弹奏后,再逐渐进步节拍器的速度,每次进步 5 – 10 拍,不断挑战自己,直到能够在较快的速度下依然保持良好的节奏感。
- 不同节拍类型的练习
- 除了常见的 4/4 拍,还要练习其他节拍类型,如 3/4 拍(常用于圆舞曲)、2/4 拍(节奏较为明快)等,在练习不同节拍类型时,要深入领会它们的节奏特点。
- 3/4 拍,是以一小节有三拍为特点,强弱规律为强、弱、弱,可以通过弹奏一些简单的 3/4 拍曲目来感受这种节奏,如《爱的罗曼史》的部分段落就是 3/4 拍,在练习经过中,用节拍器辅助,准确把握每一拍的时值和强弱变化,逐渐熟悉不同节拍类型的节奏感。
- 音符时值的把握
- 了解不同音符的时值,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通过节拍器的辅助,进行单个音符时值的练习。
- 比如设置节拍器为 4/4 拍,速度适中,接着分别弹奏每个音符,弹奏全音符时,要保持四拍的持续发声;弹奏二分音符时,持续两拍;四分音符一拍一个;八分音符一拍两个;十六分音符一拍四个,通过反复练习,准确掌握每个音符的时值长度,为节奏感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 节奏型练习
- 进修各种常见的节奏型,如切分节奏、附点节奏等,切分节奏打破了常规的节拍重音规律,产生独特的韵律感;附点节奏则是延长了前面音符的时值。
- 例如切分节奏型:| 弱 强 弱 |,在弹奏时要注意突出切分的效果,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节奏型练习曲目来专门训练,如《小星星变奏曲’里面就包含了多种节奏型变化,用节拍器跟随练习节奏型,感受节奏的变化和韵律,逐渐熟练掌握不同节奏型的弹奏技巧,进步节奏感的丰富性。
- 节奏组合练习
- 将不同的节奏型进行组合练习,比如先弹奏一个四分音符 + 八分音符的节奏型,接着再与一个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型组合起来。
- 可以通过编写一些简单的节奏组合练习谱来进行训练,在练习经过中,要注意节奏的衔接和流畅性,跟随节拍器的节奏准确地弹奏每个组合部分,通过不断地进行节奏组合练习,能够提升对复杂节奏的把握能力,使演奏的节奏感更加多样化和生动。
- 分析作品节奏特点
- 选择一首喜欢的吉他曲,仔细分析它的节奏特点,观察曲目中节奏型的变化规律、节拍的转换以及强弱拍的分布等。
- 例如在分析《加州旅馆》时,会发现它的节奏非常丰富多变,有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节奏段落,也有舒缓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节奏的交替,通过对作品节奏特点的分析,能够更好地领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为准确演奏奠定基础。
- 跟随节奏演奏
- 在分析完作品节奏后,开始跟随原曲进行演奏,可以先分段进行,一段一段地熟悉节奏,接着再将各段连贯起来。
- 在演奏经过中,要时刻注意与原曲节奏的契合度,注意原曲中节奏的细微变化,如某个音符的提前或延迟出现,以及节奏的渐快渐慢等处理,通过反复跟随原曲演奏,逐渐掌握作品的节奏风格,进步自己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 加入自己的领会与诠释
- 在熟练掌握作品节奏后,可以加入自己对节奏的领会和诠释,比如在一些节奏较为舒缓的段落适当放慢速度,突出情感的表达;在节奏紧凑的部分加快一点速度,增加紧张感。
- 但要注意这种诠释不能偏离原曲的整体风格,要在尊重原曲节奏框架的基础上进行特点化的演绎,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进一步提升节奏感,还能培养自己的音乐创新力和艺术表现力,使演奏更具个人特色。
(二)按弦位置与力度
(三)音准的听觉训练
提升节奏感
(一)节拍器的运用
(二)节奏感的分解训练
(三)音乐作品的节奏分析与演奏
进步吉他的音准和节奏感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不断的练习,通过精准调音、掌握正确的按弦技巧、加强听觉训练以及运用节拍器进行节奏训练等多种技巧,逐步提升自己的演奏水平,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你一定能在吉他演奏中展现出更加精准、富有节奏感的精妙表现?,让吉他的美好声音在指尖流淌,打动每一位听众的心弦。